今年初,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盛譽的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和美國林肯大學,共同主辦了一場“2009/2010年度院士及榮譽資格頒授典禮”,共有29人分別獲授兩校榮譽資格,其中祖籍汕頭潮陽的張應友先生,便同時獲得了“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榮譽院士”、“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特許經理”、“美國林肯大學榮譽管理博士”幾個榮譽稱號。
謙虛實干 勇創業
張應友先生出生在潮陽谷饒一農民家庭,沒念完中學,就因家境貧寒而惜別校園。1957年,年僅17歲的張應友就背井離鄉到香港,開始謀生之路,不久就進一家塑膠廠當學徒。每天干16個小時、掙10港幣,這樣艱辛的日子一捱就是六年多。初入行的張應友,即好學勤鉆研,又謙虛實干,尤其以潮汕人刻苦耐勞的精神,主動敬業地做好每一項工作。很快,他就掌握了塑膠基本理論和業務技能,熟悉了塑膠制造業。當張應友“滿師”時候,拿到了廠里工人級別的*高工資。收入高了,日子有保障了,而那一刻年輕氣盛的張應友腦海中卻萌發了自己創業的想法。
1963年,張應友開始自立門戶,在香港創立了遠東塑膠染料行。當時,正值香港輕工業起飛的時期,由供應塑膠染料開始,業務范圍逐步擴大至供應化織、油漆和油墨行業用顏料、染料、添加劑等,并以實干及務實的作風獲取合作伙伴的信任,逐漸成為香港的主要廠商之一。
精誠服務 贏伙伴
遠東成立初期,張應友曾經遠赴歐洲和日本接受著色及應用技術的深造培訓,帶領遠東逐步向前邁進。張應友深有感觸,“化工染料行業無論是**還是質量上,都絕不能有任何偏差,所以在管理程序上,事無大小,必須認真處理,公司才能穩健發展。”
塑膠產品本身并無任何顏色,要靠著色才能具有豐富的色彩。上世紀60年代香港的制造業正處于蓬勃時期,大量生產塑膠花、塑料玩具的工廠都需要配色的服務,遠東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成立。張應友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開始在塑膠工廠工作,在行內建立了完善的人際關系網絡,這為遠東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。在塑料廠工作的經驗,令張應友更了解到客戶的需要,他說:“必須要讓客戶對服務有信心,為他們解決配色問題,成為可倚靠且誠信的合作伙伴。”
現時遠東在市場上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商譽,遠東的原料供應商包括多家國際知名的企業,如巴斯夫、科萊恩、汽巴、達意高、默克、科聚亞等。以巴斯夫為例,德國*大的化工原料供應商,與遠東建立了多年的關系后,在1972年正式授權遠東成為分銷商。張應友表示,由于近年不少外國產品制造商都把生產基地遷移至中國內地,這些生產商不少是國際伙伴在當地的客戶,他們會轉介給這些廠商給遠東,方便外資廠家取得合適的著色原料,這都反映出遠東具有上等信譽。
嚴格要求 保質量
遠東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及亞洲不同國家,張應友表示,現時的著色劑,除了為制成品添上色彩之外,還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,包括:抗靜電、**、耐光、耐熱、親水、疏水等。遠東擁有不少專業的研究人員,當中不乏化學工程、精細化學、分析化學等專業知識的技術及檢測人員,部分更有博士、碩士學位,他們通力進行各種的研究,運用大量先進設備,如GC-MS、AAS、HPLC、FTIR、DSC、TGA、測色儀等,協助開發新的產品提升質量和附加值。
張應友指出,世界各國都對著色料的**性有很嚴格的規管要求,不同類型的產品,如玩具、電子產品、食品包裝等著色劑,都要符合相關的規定,遠東作為廠商的“顏色超級市場”,必須提供**可靠的保證。遠東在2008年就進行REACH的預注冊,令到產品可以順利進入歐盟區。“REACH對注冊的原料供應商有嚴格的要求,無論是質量及**性上,均要達到極高標準。”
為了確保遠東的產品能夠符合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規定,遠東特別設立檢測中心,并申請了中國檢測機構所發出的CNAS(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)的化驗室認證,確保產品是**及符合國際條例,例如:EN71Pats3、ROHS、AP89等的要求。
自建品牌 謀發展
遠東多年來一直專注于著色劑行業的發展,同時為旗下的產品建立了4個品牌,包括:花艷(Faryan)高效能染料、花螢(Farying)螢光染料、花麗牢(Fariol)SMA汽車工業、SME電器電子設備,以及花牢白(Farobright)亮白、銀白。
為了不斷擴展市場,遠東積極參與大型的國際展覽,將產品介紹給不同地區的生產商,加上多年來建立的信心保證,帶動客戶數目不斷上升。張應友表示,未來會加大在內地的投資,預計今年**期的新廠房將會耗資2500萬港幣,大大增強未來的生產力。
遠東一直都嚴謹履行企業社會責任,減少生產造成的污染,關懷社會及下一代,因此積極參與各類型的企責活動,合力營造一個健康又充滿色彩的世界。遠東參加了巴斯夫“1+3”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計劃,在巴斯夫的牽頭下,遠東及另外11間化工相關企業,會在18個月內達到計劃內就供應鏈、培訓所制定的要求,計劃并提出多項具體指引,令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,計劃同時獲得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、《商務部WTO經濟導刊》及《中國化工報》的支持,因此別具意義。張應友說:“公司投放了不少的資源參與計劃,但是相信短線的付出,未來將會令企業及世界長遠獲益”。
引進技術 **人
張應友一直致力拓展塑膠加工著色專業領域,為提高業務質素,他不滿足固有的成績,通過研究、改良、試驗等實踐,在行業中樹立了“遠東塑膠染料”制品新概念、新技術、新品牌形象,有效推動塑料行業向高科技領域發展,因而使遠東公司成為行業發展的先鋒。
1972年,已漸成國際塑膠業界翹楚的張應友把目光投向中國內地,心愿是將業已成就的塑膠加工業和熟悉的化工技術引進到祖國發展。因此,他透過每年參加“廣交會”的平臺,與國內同行廠商交流合作,經過市場調查,把發展的首站選在華東地區,與條件合適的江蘇昆山有機化工廠合作,開展塑膠制品的染料、顏料的研發和生產。國家化工部有關官員稱,張應友是**位把塑膠著色應用技術和染料、顏料從歐美等國家引進到中國內地市場的人。
改革開放后,張應友又分別投資創辦了“廣州增城遠華色母廠”和在深圳成立“遠東塑膠染料行(深圳)有限公司”,以及創辦浙江海寧遠東化工廠,大幅度提高其在國內塑膠化工染料制品的生產能力,既為國家生產大量急需的化工顏料和塑膠染料制品,上繳國家稅收,又為當地解決了大批勞動力就業。目前,他的事業發展到擁有企業的香港總部,國內3家全資工廠和國外Lambe公司等系列公司,產品在行業中占主導地位,成為塑膠染料制品的代表,為中國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事
張應友利用自己的企業平臺,在實踐中教導培養了80多名塑膠化工科研人才,并分別被安徽教育學院、合肥師范學院等國內高校聘請為客座教授,經常為學生講授塑膠專業知識。他還在合肥師范學院設立獎(助)學金,先后資助該校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。自1975年以來,張應友向國內包括家鄉谷饒上堡中學、友源小學、廣州增城實驗小學等捐資達一千多萬元,全力支持國家教育事業。
張應友離開家鄉已50多年了,但對家鄉的一草一木總是念念不忘,他常說:“我的根在潮汕,無論走多遠,對家鄉的感情難以割舍。”因此,他為家鄉的教育、醫療、慈善等公益事業不遺余力。從1975年至1980年,他先后捐巨資為谷饒上堡中學、友源小學、烏窖小學建校舍、教學樓、圖書館等。之后,又捐資180多萬元修繕谷饒華僑醫院、捐資修繕谷貴公路,以及捐資建養老院、老人活動中心、風景區和祖祠、靈山護國禪寺等,還為汶川大地震、江西古剎建設等捐資……。
張應友這種情系桑梓,熱心公益的精神,深受家鄉人民的愛戴,汕頭市人民政府專門向他贈送了“興學育才、功垂千秋”的榮譽牌匾。
成功秘訣 啟后人
張應友風風雨雨五十年,從“一張白紙”到如今的“跨國連鎖”,不靠關系、不靠投機,靠的是堅定的信念、明確的目標、堅韌的毅力、腳踏實地的打拼,靠的是誠實守信的做人信條,靠的是質量**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,靠的是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管理機制。
他告訴我們,成功的秘訣是:一是要做一個勤奮的人。不要貪圖安逸,應當肯吃苦肯賣力肯鉆研。二是要做一個節儉的人。節儉不等于“吝嗇”,節儉是美德,一個懂得節儉、珍惜勞動所得、珍惜自然資源的人,無論在富有或者貧窮的時候都是一個高尚的人。三是要做一個既有理想抱負又能腳踏實地的人。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抱負,沒有奮斗目標,只能說他在浪費生命;如果總是喜歡投機取巧,幻想天上掉餡餅,肯定做不成大事。只有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朝著目標付出、付出、再付出,才會得到收獲,得到回報。四是凡事凡時都要過“三關”,即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
他曾風趣詼諧地告誡學生:“如果大家肯**干16小時,掙100存99塊,就一定會走向成功。假如這樣做了沒有成功,你們可以直接打電話質問我。”
張應友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。他雖然家資豐盈,但平時對待自己的個人生活,卻十分勤儉。他煙酒不沾,穿著非常樸素,日常穿運動服,和員工一起吃飯,上酒樓請客時,剩菜殘羹從不浪費,經常帶回家自己吃。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
張應友的人生經歷啟示了我們:只要立志苦學,在實際行動中不斷磨練,不斷**,勇于拼搏,勇于進取,光明、幸福之神自然會向你招手......
玉隆化工 玉隆顏料 玉隆增白劑 與你共創繽紛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