縮水(世稱凹陷)
現象:主要出現在厚壁位置、筋條、機殼、螺母嵌件的背面等處。
原因:
1、供料不足。螺桿或螺桿頭磨損嚴重,注塑及保壓時榕料發生逆流,降低了沖模壓力和料量,造成熔料不足。
2、噴嘴孔太大或太小,大小則容易堵塞進料通道,太大則將使注塑壓力變小,充模發生困難。
3、澆口太小或流道過狹或過淺,流道效率低、阻力大。熔料過早冷卻。
4、澆口過大,材料失去了剪切速率,材料的黏度高。同樣不能使制品飽滿。
5、澆口未開設在制品的厚壁部位。
6、模具的冷卻系統設置不合理。
7、注射、保壓壓力過小。
8、注射速度過低。
9、模溫過低。
10、射膠殘料量過小或沒有殘量。
11、原料太軟。
對策:
1、檢查模溫,如產品是因膠位過厚而縮水,應降低此處的溫度;如產品是因膠位過薄而縮水,應提高此處的溫度。
2、適當增加保壓壓力,或延長保壓時間。
3、對于膠位過薄的產品,盡量用提高射膠速度的方法。
4、塑件的澆口位置選擇在膠位*厚處可改善收縮。
5、塑件壁厚均勻可改善收縮。
缺膠(也稱走不齊)
現象:產品殘缺、不完整、一般是在*后走膠處,模溫*低處,或排氣**處。
原因:
1、注塑機塑化容量小。2、料筒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不真實。明高實低,造成料溫過低。3噴嘴內孔直徑太大或太小。4、塑料熔膠堵塞進料通道。5、噴嘴冷料進入模腔。
6、注塑周期過短。7、模具澆注系統有缺陷。流道太小、太薄或太長,增加了流體阻力。
8、模具設計不合理。模具過分復雜,轉折多,進料口選擇不當,流道太狹窄,澆口數量不足或形式不當;流道太狹窄,澆口分配不平衡。
9、進料量調節不當,或射膠殘量過下。
10、注塑壓力太低。
11、注塑時間短,螺桿退回太早。
12、注塑速度慢。
13、料溫過低,特別是射嘴溫度。
14、塑料流動性差。
15、止逆環磨損嚴重;彈簧噴嘴彈簧失效;料筒或螺桿的磨損過大;下料口冷卻系統失效造成“架橋”現象。
對策:
1、清洗排氣槽或模具加排氣。
2、檢查射嘴是否堵塞,如堵塞應清理干凈。
3、檢查模具,如模具過低需升高(排氣良好時);模溫過高則需降低(排氣**時)
4、提高射膠壓力、射膠速度。
5、加大加量行程。
6、提高料筒溫度(特別是射咀溫度)
7、延長射膠時間。
披鋒(毛邊)
現象:披鋒又稱飛邊、溢料等,大多發生在模具的分和位置上,如:模具的分型面、滑塊的滑配部位、鑲件的縫隙。頂桿的孔隙等處。
原因:
1、機器真正的合模力不足。2、合模裝置調節不佳,桿沒有伸直,或不平衡。
3、模具本身平行度不佳,或裝得不平行,或模板不平行,或拉桿受力分布不均、變形不均。
4、模具分型面精度差。活動模板變形翹曲;分型面上沾有異物或??蛑苓呌型钩龅拿?。
5、模具設計不合理。模具型腔的開設位置不對稱、過偏,會令注射時模具單邊發生張力,引起飛邊。
6、塑料流動性太好。
7、注射壓力過高或注射速度過快。
8、加料量過大造成飛邊。
9、料筒、噴嘴溫度太高或模具溫度太高。
10、塑料黏度太高,則流動阻力增大,產生大的背壓使模腔壓力提高,造成合模力不足而產生飛邊。
11、塑料原料粒度大小不勻,使加料量變化不定。
對策:
1、將模具表面抹干凈,檢查模具是否合緊。
2、降低射膠壓力,射膠速度。
3、提前保壓。
4、降低保壓速度,特別是末段保壓速度。
5、降低料筒溫度,特別是射咀及**段的溫度。
6、檢查模具溫度是否偏高(如運水不通、模溫機失控等)
7、修理模具有披鋒的位置。
噴射紋
現象:當熔料進入到模腔內,在流體前端停止發展的方向。有類似彎曲狀的蛇形紋路。它經常發生在大模腔的模具內,熔流沒有直接接觸到模壁或沒有遇到障礙。通過澆口后,有些熱的熔料接觸到相對較冷的模腔表面后迅速冷卻,在沖模過程中不能同隨后的熔料緊密結合在一起。
原因:
1、注射速度太快。
2、注射速度單級。3熔料溫度太低。4澆口和模壁之間過渡不好。5、澆口太小。6、澆口位于載面厚度的中心,射膠時無障礙。
對策:
1、降低注射速度。2、采用多級別注射速度:慢一快;用“短射法”,找準射膠位置。一出多件的模具,必須檢查進膠是否平衡)3、提高料筒溫度(對熱敏性過料只增加下料口附近的溫度)增加螺桿背壓。4、澆口和模壁之間提供圓弧過渡。5、增加澆口數量,或加大澆口。
6、澆口重定位,采用障礙注射。
燒焦、燒黑
現象:發生在澆口附近、流道的中間和遠離澆口的位置。熔料和擠入的空氣交接的地方,由于密度過于飽和、壓縮作用產品高溫,塑料氧化造成燒焦、燒黑。
原因:
1、模具排氣**。2、螺桿背壓過高。3、射膠速度過快、射膠壓力過大、射膠時間過長。4、料筒溫度過高。
對策:
1、檢查模具排氣槽、孔是否堵塞。2、降低背壓、螺桿轉速。3、降低射膠速度、射膠壓力、射膠時間。4、降低料筒溫度。
夾水線(熔接痕、熔接縫)明顯
現象:熔融塑料在型腔中由于遇到嵌件,孔洞、流速不連貫的區域、沖模料流中斷的區域、以多股形式匯合時 ,以及發生澆口噴射沖模時,因不能完全融合而產生線狀的熔接痕。
原因:
1、材料塑化**,熔體溫度不均。2、模具溫度過低。3、流通細小、過狹或過淺,冷料井小。4、排氣**或沒有排氣孔。5、提高料筒溫度。6、提螺桿轉速和背壓壓力過低。
7、材料流動性差或熱敏性高。8、使用了含蛙脫模劑,是料流不能融合。9、改進產品壁厚、嵌件位置不當。
對策:
1.檢查模溫,料溫是否正常。2.提高前模溫(定模)加快射膠速度、提高射膠壓力。4、模具加排氣。5、提高料筒溫度。6、提高螺桿轉速和背壓壓力。7、改用流動性好的或耐熱性高的塑料。8、盡可能不用脫模劑。9、改進產品壁厚、嵌件位置。
氣泡(真空泡、制件收縮空洞)
現象:從外表可看到制品內部空洞。
原因:
在模具冷卻過程中,因沖模不足,產品表面又過快冷卻,制件由內外收縮而形成“真空泡”
對策:
1、提高射膠壓力,增加背壓,射膠速度、射膠時間、計量停止位置,使充填飽滿,防止澆口、流道的早期冷卻。適當延長注射時間,用足夠壓力將熔料繼續向業已充滿的型腔注入,補償收縮。2、澆口及流道要開得足夠大,使壓力能充分傳遞,厚的制作如透明鏡片等,澆口常常開得和制件一樣大,而全澆口要開在制件*厚的部位。
烘?。☉邸⒐怯?、亮膠、頂白)
現象:制品有頂針、骨位、柱子、膠位厚薄突變處的對應背面,會形成暗影,在對著45度的光線折射下特別明顯。
原因:
1、模具溫度不合適。2、加強筋的厚度不合適,也是造成應力痕的主要原因,一般情況下,加強筋的厚度應不超過塑件壁厚的0.8倍。
對策:
1、升高前模模溫。2、降低射膠、保壓壓力。3、降低炮筒溫度。4、換用孔徑較小的射咀。5、冷卻水部通暢。6、使用流動性稍差的原料。7、產品出模后,立即用棉布沾上少許磨砂膠或機油擦拭產品表面。8、盡量避免加強筋過厚。9、更改進膠口位置。
玉隆化工 玉隆顏料 玉隆增白劑 與你共創繽紛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