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這個假設,若你**時間想到的用途是拿這一百萬去做個房子首付,那我只想說:很抱歉,你的人生活到現在,恐怕還沒有見過閑錢長什么樣兒。無論是一百萬,還是一百塊,對于你來說,其實都不是閑錢。
真正的閑錢,決不能拿去解決生存需要,連改善一下生活現狀也不行。所以,拿一百萬閑錢買輛車其實也是不可以的——誰知道你會不會拿它開專車接私活兒掙外快呢?
一百萬閑錢,用它周游全球——這大概是我們普通人能想到的*佳消費。確實,用一百萬去真實地丈量、感受這個世界,收獲的將是無價的見識與眼界,不過,用這種方式把一百萬閑錢花出去,你還得同時具備充沛的體力和時間。
而那些真正有這么多閑錢的人,都是怎么花的呢?
絲塔-德維(Sita Devi Sahib),印度獨立前的*后一位巴羅達邦主夫人,20世紀*赫赫有名的珠寶收藏家。珠寶品牌梵克雅寶許多鎮店級的**珠寶,曾經全是這位印度土邦主夫人的私人物品。1946年,絲塔-德維逃亡定居到巴黎,全部行李是十幾只皮箱,但,里面裝的東西震撼了整個歐洲上流社會——從世界上直徑*大*圓潤的巴士拉珍珠,到重達100多克拉的“南方之星”鉆石,以及長達2.5米、用幾十萬顆珍珠織成、綴滿了紅綠寶石與鉆石的巴羅達珍珠毯。常人想都想象不到的奇幻瑰麗珠寶,密密匝匝鋪滿了這位邦主夫人的行李箱。她還對世人這么說:“其實我一無所有,除了這些美麗而無用的小東西。”
即使過著流亡的生活,絲塔·德維一刻也沒停止用閑錢購進大量罕見珠寶,歐洲上流社會對她的私人晚宴趨之若鶩,就是為了親眼看一看那些稀世奇珍。有名的溫莎公爵夫人曾經戴著一串用絲塔·德維的腳鏈改造的綠寶石項鏈招搖過市,結果被她當眾吐槽:“這些石頭還是戴在我腳上的時候漂亮些。”當然,失勢又傲慢的邦主夫人*后的下場肯定是靠典當珠寶過日,但真的別覺得悲慘——她曾經用閑錢買的這些珠寶,就算*后被折了狠價轉手,也夠她荒淫無度地活到死去。
又一例是電影《色·戒》開場,幾個打**的貴婦討論珠寶。梁太太說:前兩天我找人又從俄羅斯毛子手里買了一只黃鉆,怎么也有七八克拉。馬太太把話接過來:*近俄羅斯毛子滿大街都是,到處討人煙屁股抽——她們說的俄羅斯毛子,就是俄國十月**以后陸續流亡到上海的白俄貴族。這些曾經的上等人幾乎全被**軍抄了家,**能藏在衣服夾層甚至身體里攜逃的,便是并不占地兒的名貴珠寶。白俄貴族們逃出生天后,就靠以前這些用閑錢買的小玩意兒,在世界各地繼續存活下去。
是的,如果有巨額閑錢,請一定用來買**珠寶——你得意時它讓你光芒萬丈,你落難時它也分分鐘能替你續命。
你仔細想想,國內某幾個背景極深的女明星,什么時候見過她們每天穿訂制、換包包?但若留意她們在大型晚會、公開場合、私下里的穿戴,懸在耳垂、掛在頸上、系在腕間的,無不是**品牌的天價珠寶、限量腕表。曾有非常**的珠寶品牌,在中國舉辦的一場隆重晚宴,更直接以一位大眾眼里根本不紅的鄉土女明星的名義發起——XX小姐與品牌之夜。無它,因這位女明星是該品牌全球*大的買家之一。像這樣的女明星都懂得:趁風光時多買珠寶,如果將來變了天,用還不如項鏈上一粒鉆石值錢的包包,就足以打包帶走她們照樣錦衣玉食的下半生。
回到問題上:一百萬閑錢夠買一件**珠寶嗎?未必夠。那還買不買?買!一百萬至少可以買一枚品質**、具有硬通貨價值的鉆戒。
這里必須以一個女性友人的故事舉例:這做律師的漂亮姐姐被一個離了倆次婚的企業家求婚,婚前自然是各自做了財產公證也簽了婚前協議。領了證,要辦儀式時,企業家問律師姐姐:你想要一枚大鉆戒,還是給你買輛跑車?姐姐說:當然要鉆戒!企業家遂即給姐姐買了一枚價值小兩百萬的**品牌大克拉鉆戒。婚后,我們眾人從未見姐姐戴過一次鉆戒,便問她:一百多萬買塊石頭不就是要戴出來秀的嗎?不然買它干嘛!姐姐此時才意味深長地說:你們懂個屁,他都離婚那么多次了,萬一我倆也掰了,至少鉆戒是屬于單獨贈予并且明確只歸女方專用的私人物品,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范疇。要跑車?別逗了,我替人打過那么多離婚官司,好的時候什么都好,分的時候連套茶杯都要一人劈走一半。這種心眼,不得不留。
你看,于情于法,都在教育你:以后收禮不收包兒,要送就送大珠寶!
關于一百萬閑錢怎么花這個問題,還有一個答案:把它統統捐出去幫助所有受苦受難的人。如果,你想到的也是這個答案,那我必須恭喜并贊美你——因為你大概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,*有**感與幸福感的人之一。
注釋:
*圖一來自電影《摩納哥王妃》
*圖二來自電影《伊夫圣羅蘭傳》